動物腸道微生物及微生態制劑發展動態
動物腸道微生物是動物體第十大系統,對動物健康的影響重大,主要表現為互利共用、 同食共生和致病。微生態制劑是指在微生態學的理論指導下,調整微生態失調、保持微生態平衡、提高動物健康水平或增進健康狀態的生理活性制品及其代謝產物,以及促進這些生理菌群生長繁殖的生物制品。盡管當前微生態制劑的發展存在對其作用效果仍有爭議、作用效果不穩定、缺乏行業標準、質量參差不齊等問題,但不改其逐漸受到行業重視的事實。基于此,未來微生態制劑的研究重點應從以下方面著手:提高菌株定植力,提高抗逆性,與中草藥、酸化劑及寡糖聯用,基因工程技術的應用,代謝產物的研究,養殖環保問題的解決。
1、腸道微生物與動物健康
1.1 動物腸道微生物簡介
動物腸道微生物是動物體第十大系統。動物的體內或體表存在著大量的正常微生物,每克腸道內容物中含超過100億個細菌,它們大部分與機體細胞密切接觸,交換能量物質,相互傳遞信息,微生物群系之間及微生物與動物體之間形成了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不可分割的整體,微生物參與動物體的生長、發育、消化、吸收、營養、免疫、生物拮抗及其它各個方面的功能和結構的發生、發展和衰退的全過程。
1.2 動物腸道微生物的種類
腸道菌包括厭氧菌和好氧菌。
厭氧菌:類桿菌屬、雙歧桿菌屬、真桿菌屬、梭形桿菌屬、梭狀芽胞桿菌屬和乳酸菌。
好氧菌:革蘭氏陽性腸細菌,如大腸桿菌和沙門氏桿菌;革蘭氏陰性腸細菌,如腸球菌、葡萄球菌和鏈球菌。
雞體腸道微生物:嗉囊中主要有乳桿菌;腺胃、肌胃、小腸中的微生物與嗉囊類似;盲腸中有各種厭氧菌。
1.3 腸道微生物對動物健康的影響
腸道微生物對動物健康的影響主要表現為互利共用、同食共生和致病 (參見圖1)。腸道微生物的整體丟失或過度繁殖將會導致炎性腸病,因此需維持腸道微生態的平衡。
1.4 動物腸道有益微生物的功能
1.4.1 動物腸道有益微生物的主要功能
①維持腸道微生態平衡:腸道內有益微生物在定性、 定量和定位等方面保持平衡狀態, 從而維持腸道微生態平衡。有益微生物一旦平衡失調,將導致動物體生產性能下降和發病。
②生物奪氧:需氧微生物,消耗腸道內的氧氣,形成厭氧環境,抑制有害需氧菌和兼性厭氧菌的增殖,防止發病。
③生物頡頏作用:有益微生物與病原微生物競爭腸黏膜上皮細胞粘附位點,形成產生頡頏作用。
④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刺激免疫、激發機體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增強機體的免疫力和抗病力。
⑤產生營養物質:有益微生物產生消化酶和營養物質,參與機體新陳代謝。
1.4.2 幾種常見的腸道微生物
多形擬桿菌:多形擬桿菌(Bacteroides thetaio?taomicron)是最優秀的碳水化合物降解細菌,能合成260多種消化植物成分的酶,降解為葡萄糖和其他易消化的小分子糖類,幫助人和動物從食物中提取營養素。多形擬桿菌分泌降解碳水化合物的酶,可以幫助食物在腸道的消化,如小鼠動物實驗表明,沒有攜帶多形擬桿菌的小鼠,需要比攜帶這種細菌的小鼠多吃30%的食物。
大腸桿菌:禽大腸桿菌病是家禽最常見的細菌病之一,H9N2亞型禽流感常與大腸桿菌病并發、繼發。高崧(2001) 證實,H9N2亞型禽流感病毒與不同致病性的大腸桿菌間存在不同程度的致病協同作用,特別是與中、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先行感染對大腸桿菌具有協同致病作用
脆弱擬桿菌:腸道免疫系統發育是動物腸道黏膜免疫系統與高密度的腸道微生物長期對抗、合作的結果。免疫系統穩定和維持需要T細胞亞群的恰當平衡。研究人員向免疫系統有缺陷的無菌小鼠植入脆弱擬桿菌后,免疫系統可以恢復正常,促炎T細胞和抗炎T細胞之間重回平衡狀態。產多糖A脆弱擬桿菌腸道定植可以糾正Th1/Th2的失衡。
- 上一篇:南寧市橫縣陶圩鎮: 合作社+專業大戶+貧困戶 養殖大戶助力精準扶貧 [2016-07-26]
- 下一篇:人體健康狀況晴雨表——腸道菌群 [2016-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