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村子清潔 身心愉悅
關鍵詞: 清潔能源 清潔生產技術 生態養殖 鄉村建設 專業村屯
本報南寧9月19日電 (記者龐革平)秋日午后,廣西桂林市龍脊鎮周家村天氣漸涼,到村里游玩的客人漸多。村民龍回娟一邊忙著編織瑤族工藝品,一邊不時接待前來問詢的客人。龍大姐對目前的生活很滿意:“以前寨子比較臟,路也坑坑洼洼,現在好了,水泥路通了,村里還有保潔員每天清掃。環境好了,游客也多了,我們做點小生意,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強!”
在廣西,有成千上萬像周家村一樣的村寨,最近幾年大變樣——原來隨處亂扔的垃圾現在集中收運了,之前四處橫流的污水集中處理了,早年“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道路硬化了……農村生態環境的改善,催生了觀光農業、有機農業、清潔能源、農家樂等一批農村新興業態,產業快速發展,群眾的生活也越過越紅火。
2013年初,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政府決定在全區開展“美麗廣西”鄉村建設活動,計劃用8年時間,按清潔鄉村、生態鄉村、宜居鄉村、幸福鄉村四個階段集中推進,著力破解農村基礎設施落后、公共服務欠缺、生態環境惡化、產業發展乏力、農民增收困難等突出問題,全面改善農村的生產生活條件和生存生態環境。
“美麗廣西”鄉村建設實施三年多來,廣西實現了全區14353個建制村環境綜合整治全覆蓋。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廳長嚴世明介紹,目前,廣西全區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處理率達93.16%,“垃圾圍村、垃圾入田、垃圾堵路、垃圾排河”等現象得到有效遏制;農村沼氣入戶率達51%,連續10年位居全國第一。
養殖業是廣西農業、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但面臨著成本高、風險高、污染高、效益低的瓶頸問題,為此,廣西逐步將“清潔養殖”升級為“生態養殖”。廣西水產畜牧獸醫局局長蔣和生透露,力爭到2020年,通過發展現代生態養殖,全面推廣以“微生物+”為核心的生態養殖模式,實現養殖飼料微生物化、養殖環境生態化、養殖產品有機化、養殖糞污資源化、養殖投入品無害化和養殖設施標準化。
此外,廣西39條主要河流水質達標率94.4%;農村田間生產廢棄物得到基本清除,農業清潔生產技術推廣面達一半以上。到今年底,全區將建成自治區級綠化示范村屯1萬個,“綠色村屯”1100多個;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75%;所有建制村實現通瀝青(水泥)路,具備條件的建制村客運通達率達到85%。
農村綜合環境改善的同時,大量產業投資和公共基礎設施投資涌向農村,2013年至2015年,廣西農村固定資產投資分別比上年有大幅增長,涌現出一批種植型、養殖型、旅游型、綜合型專業村屯和特色村屯。
為防止鄉村建設活動走過場、“一陣風”,廣西2016年出臺了鄉村清潔條例,從法律層面規范群眾環境衛生行為。自治區黨委副秘書長、廣西鄉村辦主任梁志強表示,為進一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今年下半年,廣西將啟動鄉村建設的第三階段——“美麗廣西·宜居鄉村”活動,在未來兩年集中開展“產業富民”“服務惠民”“基礎便民”三個專項活動,實現農村人居環境更大提升,為向幸福鄉村邁進奠定堅實基礎。
- 上一篇:豐都:規模種植牧草 發展循環經濟 [2016-09-21]
- 下一篇:益生菌對人體健康與營養的作用 [2016-09-19]